• 注册
  • 文山历史 文山历史 关注:14 内容:7

    辛亥革命中的文山历史风云

  • 查看作者
  • 打赏作者
  • 当前位置: 文山生活在线 > 印象文山 > 文山历史 > 正文
    • 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,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,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里程碑。在这洪流中,文山人民并没有落伍,余树松、张启炽、旃桂荣、罗蒸云等革命烈士,即是当时的代表人物。他们顺应时代潮流,竖起反抗清政府、拥护共和的旗帜,打响文山城武装起义的第一枪。

      余树松,清末文山城文人名士,出生在一个富有而开明的家庭。他学识渊博,志向远大,曾留学日本,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潮影响很深。1902年,他与名士张宝善在五夫子祠筹办文山高等学堂,为1915年办文山、西畴、马关、屏边4县联合中学以及后来的省立开广中学打下了基础,他在文山文化教育史上是功不可没的。

      旃桂荣,蒙古族,家庭富裕,其人知书达理,在文山城有较高的声望。

      张启炽,旃桂荣的舅父,学识颇丰,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,早就有推翻清政府、振兴中华的志向。

      罗蒸云,文山卧打期人(今卧龙村),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,在唐继尧军队中任中校副官。

      1911年10月10日,由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,首先在武昌打响第一枪。10月30日,唐继尧、蔡锷、李根源、罗佩金等在昆明起义成功,赶走清朝总督李经羲。但当时全省各州府形势并不明朗,如时任开化总兵夏文炳就拥兵自重,使唐继尧等人忧心忡忡。如果得不到全省革命志士及地方武装的响应支持,成败难以估量。

      当时,清政府在云南有四大镇兵力,其中昆明新军十九镇,共有六十多营兵力。辛亥革命时期,云南先驱如唐继尧、蔡锷、李根源、罗佩金等人即在军中任职。1911年重阳节那天发起的重九起义,就是由十九镇广大官兵发起的。

      云南兵力第二强的就是滇东南开化镇,统领夏文炳,字豹伯,广西邕州人。统领巡防军四十多营,管辖着相当于现在的文山州、红河州、西双版纳州广大地区及漫长边境线。

      唐继尧首先看重的就是文山,之前即派其弟唐继禹联络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军官罗蒸云,唐继禹带领哥老会成员吴震南、田金彪、王铸英来文山开展革命工作。当时军队大多被哥老会控制,开化镇统领夏文炳也是哥老会的头目。

      罗蒸云等人来到开化镇后,通过哥老会这条渠道,打入文山镇署内进行活动,争取到了夏文炳身边的亲信杨秀廷、肖金山,这两人也是哥老会的头目。通过他们伺机做夏文炳的工作,说服他倒向革命党人一边。但夏文炳是个老奸巨猾的人,史书记载上都形容他“阴怀首鼠”投机革命,拥重兵抗拒。

      唐继尧对文山有两手盘算,除了做夏文炳的工作之外,又另有一手。他派弟弟唐继禹到文山活动,其目的就是联络以前相识的故友余树松。通过余树松,又联络了旃桂荣、张启炽等革命志士,伺机起义。

      当时的开化知府叫石家铭,他是地方上最高文职长官,手中无兵权,权势远不如掌握兵权的夏文炳。他眼看革命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,便几次去见夏文炳,请求派兵保卫府衙内银库、粮库、盐库等重要部门,但夏文炳根本瞧不起他,不理不睬。

      正在石家铭无计可施之际,余树松等人乘机为他出主意,鼓动他招兵买马,自已成立一支队伍。由于余树松等人三番五次劝说,石家铭终于动了念头,决定组建自己的武装,号称第八营。并委任余树松为管带(相当于营长),旃桂荣为哨长(统领百人的长官,相当于连长)。

      旃桂荣不计较官职大小,为第八营的建立到处奔走运动,几乎把全部家产消耗在筹备队伍上,这种高尚品德值得后人钦佩。第八营的建立,鼓舞了文山众多革命志士的斗志,认为自己掌握了武装,是取得起义成功的重要筹码。

      该营驻地在文山城内财神庙(州公安局旧址),因仓促组建,兵源成分很复杂,加之没有正规教官训练,可想而知这支部队战斗力是非常有限的。

      第八营建立后,余树松等人就不断做州官石家铭的工作,希望他带头起义,但石家铭也是首鼠两端,不敢贸然答应。

      夏文炳当时的兵力虽有四十多营,但大多在文山、红河、西双版纳边界线上驻防,文山城实际只有两个营的兵力。他的亲信第一营驻镇台衙门内(文山军分区旧址),另有第九营一部分驻今大兴寺;一部分驻万寿宫(即今州幼儿园)。余树松等人审时度势,认定夏文炳不但争取不了,反而是镇压革命的刽子手,就决定提前起义。

      1911年11月6日,通过内线获得夏文炳兵营发出的夜巡口令为“公安”这一重要情报后,当天午夜,第八营及第九营部分官兵,在文山城发动起义。

      他们做了较周密的部署,余树松带领一部分人马假装围攻镇台衙门,在外面用煤油桶大放炮仗,朝天开枪,造成兵马很多的声势,企图把第一营的官兵引出来,在镇台衙门外埋伏消灭。

      起义军的另一支人马由张启炽率领,攻打府署衙门。石家铭听到墙外枪炮声震耳欲聋,吓得张皇失措,慌忙命令保护府衙的李哨官率50名府兵抵御。双方僵持一夜,但府衙兵力弱,又无外援,不久起义军人马攻入府衙内。石家铭见势不可挡,便躲藏在一间小屋内,服药自杀,李哨官也跟着自杀在石家铭身旁。

      起义眼看就要成功,谁知人算不如天算。起义军中的第九营,本来成分就很复杂,大多是兵痞、流氓,有革命斗志的人不多。正在要取得胜利的节骨眼上,军中传出谣言:“胜利了要被解散回家。”顿时军心溃散,军纪混乱,士兵四处逃窜。有一些兵士就跑到威远街向各商铺敲诈勒索金银财物,进而公开抢劫,闹得大、小西门一带鸡犬不宁,形势非常混乱。

      消息传到已攻占府衙的第八营,第八营士兵也跟着哄抢府衙里的银库、盐库、粮库等。余树松、张启炽等人急忙严厉禁止,甚至鸣枪弹压,但无济于事。夏文炳的亲军第一营获得此消息后也乘机大肆抢劫。

      这是文山城历史上最富戏剧性、最悲壮的一夜。这一夜老奸巨猾的夏文炳是怎样度过的呢?毕竟是经过风雨、见多识广的人,他听到围攻镇台衙门的枪炮声后,镇定自若,毫不慌张,命令官兵把守好各个门户,不准轻举妄动。他的老谋深算,让余树松等人企图引蛇出洞、埋伏歼灭的计谋落空。到下半夜,手段凶狠毒辣的夏文炳,就把打入镇署衙门内部但其实早被他控制的吴震南、田金彪、王铸英3人抓来杀掉,只有罗蒸云逃脱。

      当外面传来官兵大肆抢劫、全城混乱的消息时,夏文炳大喜过望,认为时机已到,天一大亮便命令精锐之师倾巢出动,以镇压抢劫商号叛军为名,全力镇压第八营官兵,只要在街上抓到,立即就地枪决。

      起义的官兵,有的逃回财神庙宿营地,一营官兵破门而入,躲在里面的80多人全部被枪杀。在夏文炳授权下,他的部下杀红了眼,那三天内满城大肆搜捕,只要是八营的官兵及其亲属,抓着就拉到镇台衙门前枪决。

      “叛军”被清剿后的第三天,夏文炳命令20多个农民,从山上砍下一棵四丈长的松树,竖立在镇台衙门前,上面挂着“保境安民”的旗帜,以示安抚全城老百姓。但夏文炳政治态度仍是暧昧不明,到底是保清还是跟孙中山走,模棱两可。果不其然,北京清政府为了挽救快要灭亡的命运,无奈中请出了在“洹水垂钓”的袁世凯,担任内阁总理大臣。掌握了清朝的军政大权,袁世凯以钦差大臣、湖广总督的名义调兵遣将,发号施令,向武昌的起义军进攻。许多像夏文炳之流,幻想清朝复辟的顽固派、投机分子听到这个消息,非常高兴,认为清朝江山已经卷土重来。

      此时,手上沾满无数革命党人鲜血的夏文炳越发得势,每天头戴红顶花翎、身穿清朝服,耀武扬威地高坐在文山镇台衙门。

      但此时他内心非常恐惧,因为他曾经通过亲信杨秀廷、肖金山与革命党人吴震南、田金彪、王铸英、罗蒸云等人暗中商谈过反清起义之事,他怕清朝复辟后杨秀廷、肖金山暴露其内幕,即秘密指使他人将肖金山刺杀于文山城内大坝子。过了几天,又诬陷杨秀廷是杀肖金山的凶手,把杨抓捕归案,不经审问就枪决了。

      清政府在革命洪流下结束了使命,辛亥革命起义宣告成功。镇压革命党人的刽子手夏文炳马上摇身一变,成了起义将领,仍掌握开化镇兵权。直到1912年末,省督派西畴人林开武来接管开化兵权,夏文炳才在搜刮了文山人民许多血脂血膏后,风风光光地离开了文山。他始终没有受到公正的惩处。

      革命后,4位革命党人的命运又是如何呢?余树松当晚见军纪涣散、溃不成军,深感大势已去,长叹一声,悄然逃离。他逃到了马关八寨马帮袁老板家躲藏了一段时间。史料记载也模糊不清,一种说法是余树松想逃往国外,但到河口被抓,被押解到昆明枪杀;另一种说法是他坐滇越铁路火车到昆明,本准备去找唐继尧,结果唐兄弟俩都到贵州平息叛乱去了。因为他在文山开展革命工作,完全与唐继尧兄弟单线联系,其他人并不知情,当时夏文炳仍掌握开化镇兵权,省府仍畏惧于夏文炳,仅凭夏文炳一纸电文,诬告余树松是叛军头目,省府掌权人草率行事,未作详细调查,就把余树松抓来枪决。

      旃桂荣、张启炽舅甥两人,认为自己是光明磊落的革命行动,又是文山城内有声望、有社会地位的绅士,没有人敢把他们怎么样,就在家里闲居。可当时的省府政权初建,鱼龙混杂,办事效率低,加之唐继尧在贵州平叛剿逆,不在昆明,省府要人又仅凭夏文炳诬告之词,也不深究,就批准将旃桂荣、张启炽从家中哄骗出来,抓起来枪杀于文山北郊田坝心。

      罗蒸云逃脱后,几经躲避,辗转逃到昆明,在唐继尧军队中任中校副官,后来在贵州平定叛乱中牺牲。

      1915年,经余、旃、张3家亲戚朋友不断上下奔走,向省府喊冤申诉,加之时任省财政厅厅长的文山人陈价再三催办,从贵州平叛回昆明的唐继尧已清楚文山发生的事件真相,便报请中华民国总统府核准,为冤枉而死的6人平反昭雪。

      云南省府追认余树松、张启炽、旃桂荣3人为革命烈士,文山县召开全城追悼大会,由时任文山县知事的李清华主持公祭,并宣读了他写的祭文。会后将3位烈士的牌位请入文山忠烈祠永作春秋祭奠,其中余树松遗体被安葬于昆明圆通山,唐继尧专门为3位烈士撰写墓志铭。

      文章来源 链接

  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

      登录

      关注微信公众号

      坚持每天来文山生活在线,会让你
      工作也轻松了!
      生活也美好了!
      心情也舒畅了!
      走路也有劲了!
      腿也不痛了!
      腰也不酸了!
      工作也轻松了!
      你好我也好,不要忘记哦!
    • 任务
    • 动态
    • 主题
    • 底部
    •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: